訂閱網誌最新訊息

2006年11月28日 星期二

圓通禪寺 S2 Pro B&W Mode

坦白說,Fuji S2 PRO 黑白反差效果差強人意,或許跟使用的鏡頭也有關係(Nikon 18-70mm DX),不過當你手邊沒有底片機,只有帶一台數位相機時, 黑白模式還是可以拿來用用的。




圓通禪寺 S2 Pro 之旅

從網拍上得知,數位相機因汰換速度高,價格通常掉的很快,也就是說,一些以前很「哈」的機型,只要稍微忍一忍,過不了多久,二手市場就會有品相很不錯的機子要賣。

而我就是在 eBay 找到國外賣家以很便宜的價格要賣 Fuji S2 PRO 這台機子(完整盒裝且含運費),雖然目前已經過時且停產的老產品,但對我來說已經很夠用了,之前一直聽說這台機子拍出來的東西不須要太複雜的後製就能搬上檯面,今日一試,果然名不虛傳。

拿到中和圓通寺隨手拍拍,拍攝的條件是所有的畫質選項都是設定成 STD,存成六百萬畫素的 JPG 檔,搭配 Nikon 18-70mm DX 鏡頭,坦白說,效果是給他滿意的說~









2006年11月27日 星期一

Contax G28 實際拍攝(彩色篇-1)

以下皆為大陰天所攝,底片為 FUJI SUPERIA 100,請店家沖洗順便掃瞄成 JPG 檔,僅縮圖無其他後製。







Contax G28 實際拍攝(黑白篇-2)






以上全部為大陰天所攝,縮圖以外沒有經過任何後製。

Contax G28 實際拍攝(黑白篇-1)

傍晚陰天於中興橋下的河濱公園所攝。

室內微弱燈光之下所攝

Contax G2 的自動曝光真的很準,只有很少數的情況下我需要另外調整+-EV值。

以上全部是陰天所攝,而且是雨快下來之前的大陰天

Contax Biogon 28mm F2.8 G

這是我最早連同 Contax G2 機身一起購入的鏡頭,那時的目的是為了把G2一機一鏡當成隨身機使用,原本想買的高價小相機(ex.Contax T3、Minolta TC1)實在太貴,相同價格足以買入G2機身加上G28鏡,這樣比起來我當然買G2,同樣都是蔡司鏡,G2能給我更大的滿足,但小相機也有優點,就是體積 「小」、攜帶方便,假設這不是你關心的重點,那買入G系列你絕對不會後悔。

搭配我原本就有的 B+W 55mm UV,中間只要再加一個 46-55mm 的轉接環即可,很方便,也不用多花錢買 46mm 的濾鏡,而且不會擋到 G2 的測距窗。

不過這顆鏡頭在裝入機身時要很小心,因為鏡片是研磨成凸狀,雖然二邊都有保護桿,還是容易因碰撞而受傷,我都會先找個能安穩的地方再拆裝。

所以它的後蓋跟其他鏡頭不同(G21也是),做的比較深,所以外出時我只帶這一種後蓋,所有鏡頭都可以用。

另外還有前蓋千萬要買副廠的來裝,因為它容易遺失,而且不便宜,至於後蓋似乎很難買到副廠的,但拍照時通常放在包包裡不容易遺失,所以就省點錢吧。

原廠的鏡頭皮套頗有質感,但是很難用,因為作的太緊,取出或放入都不方便,所以我直接塞入防潮箱,讓它好好的休息。



還好有以前買小相機留下的小絨布套,現在成了 G28 的衣服,好用多了。

把數位單眼賣了?

想到去年才高高興興的買入 Nikon D70s,為何現在又要賣掉呢?其實在數位相機來說, D70s 的表現已經讓我滿意了,至少數位單眼的對焦、快門、操控性等感覺已經和傳統單眼完全相同了,數位照片也頗令人讚賞。



該紅的紅、該綠的綠,將調整好的曲線存入相機內,大部份場合都不需再進行後製了,直接就能夠沖印、分享,環保、方便性 100 分。

但是那拍出來的感覺,卻讓長久習慣於傳統底片的我,有一點無法適應,總之就是覺得假假的,顏色、銳利程度沒得挑剔,但是拍攝現場的某些元素,就是沒被帶進來,不曉得其他人有沒有這種感覺,就好像現場聽歌時沒有聽到歌手的氣息聲一樣,一切處理的很完美,但卻怪怪的。

我想我還是讓我的 Contax G2 再掙扎一下好了,還好目前 D70s 風評還不錯,賣出的價格沒讓我虧太多,整體而言,它還是一台好的數位單眼,好好的使用它,還是可以得到許多滿意的作品,我想,底片的市場是這樣的光景,再 過不多久,我一定也被逼迫再買入一台 DSLR,來減低我那龐大的底片沖洗費用。

重新認識 Contax

上了大學,加入攝影社至今已是十幾年前的事,剛開始是用家裡三十幾年前所購買的單眼相機,牌子已經忘記,只記得有 50mm 與 135mm 二隻鏡頭,只有全手動模式,依機身機械式測光表尺是否落在正中央來判斷曝光正確與否,全機身唯一用到電池的就是測光表這小東西,然而快門押下時,那反光板 跳起的聲音超響亮,至今難忘,那時年少,總羨慕別人拿著自動對焦、自動捲片的單眼相機,彷彿這樣才趕的上那時電子化的潮流。

回 想起當初擁有第一套 Contax 系統,是在大學二年級暑期打工所存下來的錢,買了167MT + 25mm + 80-200mm 一機二鏡,用了一段時間後,又買了 85mm F1.4 德鏡,因社團有暗房,喜歡拍黑白然後自己沖洗,雖然拍的不怎麼樣,可也是當成寶一樣的看待,常常獨自一人找尋新的景點,然後不斷的拍,到很晚才回到宿舍, 這種瘋瘋的生活,現在已經不太可能再過。

雖然 Contax 掛著蔡司鏡片的魅力,但那時覺得擁有這套設備,並沒有為我帶來多大的樂趣與成就感,原因就在於機動性不足,對焦、捲片都是慢慢的,不如自動相機那麼有「攻 擊性」的感覺,不符合年輕人的衝勁,反倒像是老人家慢慢琢磨(台語說像孵蛋)一樣,雖然它還是幫我拍了許多的好照片,但還是決定要出清它,唉…


應該有一些人像我一樣,出清器材之後,並不代表不玩攝影,而是手頭上有些閒錢之後,又開始尋找下一個敗家的目標,其實說是 尋找,倒不如說之前已經聽到許多傳言,Contax G2 系統擁有蔡司鏡又加上先進的自動機身,早讓小弟心動不已,於是衝動的上了 eBay 從美國標回一台 G2 Black 一機三鏡加遮光罩、閃燈等完整配備,拿到手時,只有一個字,爽~多高級的質感,配上鏡頭,那尊貴的感覺不輸給 Leica M 系統。

偏偏好東西到了我這種人的身上,反而不實用,因為是「貴」族,所以拿出來拍照時,如履薄冰,深怕不小心刮到而壞了黑色烤漆,反而綁手綁腳,用起來不暢快,且資金壓力甚大,最終還是走上出脫一途,把它雙手奉上給養的起它的好心人士。

之後迷迷糊糊的用了數位相機一陣子,對於其色彩表現始終不習慣,終於又受不了而在二手市場買入了 G2 鈦色機,現在對「它」可是滿意的不得了,我想它就是我底片相機的最終解決方案,我想一直用它直到市場上再也沒有人賣 135 底片為止,哈哈~

沙崙暮色

不知道其他人有沒有獨自一個人到海邊靜靜的看著夕陽的經驗

深深迷上夜色漸漸沉重的感覺

曾經是我最喜歡作的一件事





Camera:Contax 167MT & 25mm

煙火-10月10日199x年

直到過了最近的10月10日

才想到以前拍的煙火還有很多沒整理

現在的煙火每年施放地點都不一樣

勉強也算是一項德政吧!

但大家看完煙火就忘記帶走垃圾,真是一個壞習慣!






Camera:Contax 167MT & 25mm & RVP

大園鄉村的活潑小孩

幾年前的某一天於大園的某處亂逛時,和畫面中的同學遇到這群孩子
我們就一起記錄了這些有趣的畫面…
事隔多年,這些底片一直被遺忘在角落,直至最近買了底片掃瞄器,才又興起了整理這些照片的念頭…



Camera:Contax 167MT with 80 - 200mm

沖片的意外



日前興沖沖的採購了一些沖洗黑白底片的藥水及器材,想試圖重溫當初社團暗房之樂…

沒想到卻白白的損失了好幾張底片(沖出來真的白白的…),令人心疼、懊惱不已!

事後回想起來,問題就出在那不熟悉的沖片罐,詳述如下…

之前於拍賣網站中標得的不銹鋼沖片罐,最初拿到時深深的被它的質感、堅固所吸引(如下圖)


是以前塑膠片罐那醜陋的外表所沒辦法比的,感覺就像自己技術升了一等般的興奮!!

最糟糕的是上戰場之前並沒有太多的演習,自信滿滿的就把沖片罐、剪刀、底片…丟進暗袋手術()

經過一番折騰就是無法順利的將一卷底片完美的纏在片夾上

此時手汗、手麻等症狀可能已將脆弱的底片破壞光了,後來終於有一次順利的完成了

之後也照正常步驟沖洗完畢,打開來看真是快昏倒了

有些片段和片罐接觸而漆黑、有些底片重疊而完全透明

有些邊邊也有俗稱「吃奶油」的現象發生,真的可以當成失敗案例的「示範帶」了…(如下圖)



如果有人跟我一樣想嚐試沖黑白底片,可千萬要將上片的動作作熟

可以的話,最好買塑膠沖片罐,因為不銹鋼的片夾真的不適合新手

尤其你沒有暗房只有暗袋、加上天氣炎熱、沒有空調,這時手汗、沖洗時藥水溫度的控制就讓你開始覺得不好玩了

過幾天我還要再試一次,如果成功的話,再把如何上片成功的經驗與注意事項跟大家分享。